(文章原创作者为蓝色彩虹)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两名免疫学家,表彰其在肿瘤免疫学方面的突出贡献,他们的研究打开了肿瘤免疫疗法的全新大门。医学专家也表示肿瘤免疫疗法有望将可怕的癌症变成“温柔的慢性病”。
免疫疗法是继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之后的肿瘤第五大疗法,主要手段包括治疗性肿瘤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和溶瘤病毒等。2013年,《Science》杂志将肿瘤免疫疗法评选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2016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报将肿瘤免疫疗法当选“Advance of the Year”。
首家基于肿瘤新生抗原的药物研发公司
研究发现,肿瘤细胞普遍会发生基因突变和非编码基因表达,这些基因异常所产生的特有抗原,就是肿瘤新生抗原(Neoantigen),是肿瘤细胞特异性标识,也是免疫细胞识别/杀伤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
* 新生抗原行研报告,点击阅读 行研 | 肿瘤新生抗原的夜与雾(此为超链接)
全球创新药企和资本都将眼光投注到肿瘤免疫治疗这一前景无限的新生领域,如Neon Therapeutics、Advaxis、Genocea等,中国在这个新兴领域也跻身于世界前列。
武汉华大吉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吉诺因),是华大基因的控股子公司,是中国首家基于肿瘤新抗原的新药研发企业。自2012年起,CEO李波带领创始团队,在华大基因国际领先的基因组和生物信息平台上,怀着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愿景,着力于肿瘤新生抗原的研究及应用转化。2015年完成产品原型,2016年发起临床研究,2017年2月正式成立公司、完成孵化,2018年武汉总部和GMP细胞制备中心正式运营。期间,CEO李波率团队取得一系列科研突破,产生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开发了细胞免疫治疗核心技术NeoTT (Neoantigen based T cell Therapy)。
核心技术NeoTT可准确预测肿瘤新生抗原
CEO李波表示,目前肿瘤新生抗原疗法的技术瓶颈之一是鉴定新抗原的准确性低,主要原因是训练机器学习模型的高质量数据十分缺乏。利用华大国际一流的质谱平台,吉诺因建设了黄种人特有的肿瘤新抗原数据库,更为精准地预测黄种人肿瘤新抗原。2016年12月,吉诺因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科联合开展“肿瘤特异性抗原肽诱导的DC-CTL细胞治疗I期临床研究”,该临床研究成功观察到有效的治疗案例,并验证了临床安全性。依托NeoTT技术,2017年华大吉诺因加入国际新抗原筛查联盟(TESLA),并在随后的科研合作中展示了强劲的实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构建了肿瘤新生抗原免疫疗法闭环
目前,吉诺因已建立1000余平方米、GMP级别细胞制备中心。 CEO李波表示,尖端科技人才是吉诺因的重要竞争优势之一。公司囊括生物信息学领域国家领军人才、国际资深免疫学和临床医学专家、及专业的细胞药物生产和质量团队。
免疫细胞治疗作为高技术门槛的前沿领域,只有完成各环节技术或资源优势的整合才能独占行业鳌头。而吉诺因已经从基因检测、新抗原生信分析与鉴定、新药研发和转化、GMP生产与管理体系和临床研究方面,构建起了完整的肿瘤新生抗原治疗闭环。
据蓝色彩虹预测,全球肿瘤免疫疗法还处于起步阶段,是新兴产业中的朝阳产业。EvaluatePharma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肿瘤免疫疗法的市场规模达619亿美元,伴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上升,其市场规模不断增加,预计到2021年将增长至12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4%以上。李波认为,免疫细胞疗法的前景不可估量。如果肿瘤可以被控制,被治愈,或者成为普通的慢性病,对全人类而言都将是莫大福音,真正实现基因科技造福人类。